央行行长陆家嘴论坛发声:保持币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是最终目标

新浪网2024-06-20 16:51145

6月19日,2024陆家嘴(600663)论坛在上海开幕,此次论坛主题为“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等重磅嘉宾出席论坛。

“中国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与国际相比,潘功胜表示,欧央行等一些央行已开始降息,一些央行仍在观察,预期今年晚些时间落地,但总体保持高利率、限制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展望未来,他表示,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强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货币政策立场是支持性的,一些金融机构仍有很强“规模情结”

潘功胜在论坛上定调:“中国货币政策的立场是支持性的,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金融支持。”

“支持性”何以体现?潘功胜称,在货币政策总量上,人民银行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包括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低政策利率、带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等金融市场利率下行等,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今年5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同比增长8.4%,M2同比增长7%,均高于名义GDP增速;5月新发放贷款利率为3.67%,处于较低水平。

与此同时,在货币信贷结构上,发挥宏观审慎政策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加大对科技创新和设备更新改造的金融支持。推出房地产支持政策组合,包括降低个人住房贷款最低首付比例、取消个人房贷利率下限、下调公积金贷款利率,并设立保障性住房再贷款,用市场化方式加快推动存量商品房去库存。

潘功胜称:“目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余额约7万亿元,约占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规模的百分之十五,聚焦支持小微企业、绿色转型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此外,在货币政策传导上,着力规范市场行为,盘活低效存量金融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畅通货币政策传导。

他表示:“今年以来,我们会同国家统计局优化季度金融业增加值核算方式,由之前主要基于存贷款增速的推算法改成收入法,更真实地反映金融业增加值水平,弱化一些地方政府和金融机构存贷款‘冲时点’行为。同时,经过几十年的商业化、市场化进程,一些金融机构仍然有着很强的‘规模情结’,并且以内卷、非理性竞争的方式实现规模快速扩张,这是不应该的。对于一些不合理的、容易消减货币政策传导的市场行为,我们加强规范,包括促进信贷均衡投放、治理和防范资金空转、整顿手工补息等”

另外,他还指出,短期内,这些规范市场行为的措施会对金融总量数据产生“挤水分”效应,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立场发生变化,而是更加有利于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利于均衡信贷增长节奏,缓解资源配置扭曲,减少资金空转套利,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有利于金融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及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优化货币政策调控的中间变量,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

潘功胜指出,保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是法律明确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为实现最终目标应如何做?潘功胜称,货币政策需要关注和调控一些中间变量,主要发达经济体央行大多以价格型调控为主,而中国采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调控并行的办法。

他表示:“传统上,我们对金融总量指标比较关注,但也在不断优化调整。过去,货币政策曾对M2、社会融资规模等金融总量增速设有具体的目标数值,近年来已淡出量化目标,转为‘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等定性描述。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结构转型,实体经济需要的货币信贷增长也在发生变化。货币信贷总量增长速度的变化,实际上是我国经济结构变化,及与此相关联的我国金融供给侧结构变化的反映。”

从总量的数学关系看,增速是增量与全部存量的比值关系。分子是当期的增量,分母是全部的存量。他表示,目前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存量超过390万亿元,M2余额超过300万亿元,宏观金融总量规模已经很大,金融总量增速有所下降是自然的,与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一致。同时,很多存量贷款效率不高,盘活低效存量贷款和新增贷款对经济增长的意义本质上相同。

从信贷结构发生的变化看,潘功胜称:“当前近250万亿元的贷款余额中,房地产、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占比很大,此部分不仅不再增长,反而下降。剩下的其他贷款需先填补此下降部分,才能表现为增量,全部信贷增速要像过去一样保持在10%以上很难。”

此外,他指出,从货币供应量的统计看,也需要适应形势变化不断完善。随着金融服务便利化、金融市场和移动支付等金融创新迅速发展,符合货币供应量特别是M1统计定义的金融产品范畴发生重大演变,需要考虑对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进行动态完善。个人活期存款以及流动性很高甚至直接有支付功能的金融产品,从货币功能的角度看,需要研究纳入M1统计范围,更好反映货币供应的真实情况。

明确主要政策利率,买卖 国债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

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基本建立利率形成、调控和传导机制。从央行政策利率到市场基准利率,再到各种金融市场利率,总体上能较为顺畅地传导。

“但也有一些可待改进的空间。”潘功胜表示,央行政策利率品种较多,不同货币政策工具之间的利率关系较复杂。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此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同时,他表示,持续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针对部分报价利率显著偏离实际最 优惠客户利率的问题,着重提高LPR报价质量,更真实反映贷款市场利率水平。

此外,在调控短端利率时,潘功胜表示,中央银行通常会用利率走廊工具作为辅助,把货币市场利率“框”在一定的区间。目前,我国的利率走廊已初步成形,上廊是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下廊是超额存款准备金利率,总体上宽度较大,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定价的作用,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性。

潘功胜称,从近段时间货币市场利率走势看,市场利率已经能够围绕政策利率中枢平稳运行,波动区间明显收窄。如果未来考虑更大程度发挥利率调控作用,需要也有条件给市场传递更加清晰的利率调控目标信号,让市场心里更托底。另外,还需配合适度收窄利率走廊的宽度。

另外,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快速发展,债券市场的规模和深度逐步提升,央行通过在二级市场买卖 国债投放基础货币的条件逐渐成熟。

去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潘功胜表示,人民银行正在与财政部加强沟通,共同研究推动落实。此过程整体是渐进式的,国债发行节奏、期限结构、托管制度等需同步研究优化。

潘功胜强调:“把国债买卖纳入货币政策工具箱不代表要搞量化宽松,而是将其定位于基础货币投放渠道和流动性管理工具,既有买也有卖,与其他工具综合搭配,共同营造适宜的流动性环境。”

在汇率方面,潘功胜表示,人民币汇率在复杂形势下保持基本稳定。经过多年持续努力,中国外汇市场已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市场参与者更加成熟,交易行为更加理性,越来越多的经营主体使用汇率避险工具。同时,目前货物贸易人民币跨境收支占比达30%,降低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汇兑风险敞口。

他表示:“我们应对外汇市场波动的经验更加丰富,今年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逐渐转向,美元升值动能减弱,国内外货币政策周期差趋于收敛。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有利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和跨境资本流动平衡,扩大我国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

文章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