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小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经营信息”拼图如何补齐?

新金融城 微信号2022-04-27 13:42613

“建议在取得客户主观授权下,明确信息共享是客户行为,金融机构承担主体信息保护责任,政府部门及相关的监管部门有权对金融机构进行主体安全责任检查。”4月23日,在新金融联盟举办的“中小银行的信用信息共享与外部合作”内部研讨会上,新网银行首席科学家孟奇在主题发言中表示。

孟奇认为,经营信息是银行评估信用贷款非常重要的数据维度,建议加大力度推动此类信息的收集整合和共享。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在保证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最大力度地进行信息共享与统一化管理工作,降低政企沟通成本,加快全国信息共享步伐;二是落实主体授权,机构权责明确;三是多部门协同,简化小微融资业务流程。

会上,上海银行(601229)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胡德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研究发展部负责人徐欣彦也发表了主题演讲。中国银行(601988)业协会秘书长刘峰,华夏银行(600015)原行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金融发展与监管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张健华点评。100多家银行和金融科技公司的近200位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新金融联盟秘书长吴雨珊主持,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提供学术支持。

以下为孟奇发言全文,已经本人审核。

推动企业经营信息共享意义重大

从2019年到现在,新冠疫情持续两年多,对宏观经济、小微企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国家提出双循环模式,通过内循环提高效能,从内循环角度促进外循环。

在加强信用合作上,发改委牵头“信用中国”和“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两大信息平台,在全国层面上推动负面信息和奖惩信息的共享。但是我们在服务小微企业时发现一个难点——这两家信息平台对企业的经营信息覆盖比较少。经营信息是银行评估信用贷款非常重要的数据维度,建议下一步从三方面着手,推动企业经营信息收集整合和共享。

第一,深化需求导向,归口统一管理。为了避免“低效、无效”数据出现,建议企业经营数据由相关部门统一梳理,在保证信息安全的情况下,最大力度地进行信息共享与统一化管理工作,降低政企沟通成本,加快全国信息共享步伐。

第二,落实主体授权,机构权责明确。部分政务机构在共享数据时有顾虑,担心数据共享给金融机构后,若金融机构无法履行信息保密义务,也难以进行直接监管,一旦出现数据泄露还要担心要承担相关责任,所以对数据共享有时候会处于消极状态。

因此,我们亟需进一步明确数据共享的准入门槛和共享机制,相关部门共同制定信息共享的标准和流程。我们建议能够在取得客户主观授权下,明确信息共享为客户行为,由金融机构承担主体信息保护责任,政府部门及相关的监管部门有权对金融机构进行主体安全责任检查,政府相关部门并不承担数据泄露的最终责任。

第三,多部门协同,简化小微融资业务流程。数据共享是为了提高效率,但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数据来自于税务、工商、人社保等部门,他们彼此间数据不互通,且很多部门并未联合对企业进行统一的画像,甚至数据之间会出现矛盾情况。

因此,相关部门对金融机构通过共享的形式所获取的数据依然存在不可信的情况。这种情况下,要求金融机构留存核查材料,导致金融机构不得不向客户收集较多的自证资料,间接影响了小微企业的融资便利性。

数字化如何赋能本土创新?

在创新本地服务产品上,新网银行做了很多努力和尝试。

举一个例子,新网银行涉入亚洲第一鲜花交易市场——云南斗南花卉市场进行金融服务,该市场年交易额超70亿,但长期受收单成本高、不赊帐花难买、赊帐款难收、融资难等问题的困扰,买卖双方大量采用手工记账的方式,欠款收据极易丢失,且缺乏法律效力。

新网银行利用外部征信数据,结合市场侧共享多样经营信息,通过人工智能等先进的金融科技手段为该市场提供了存、贷、汇账户体系及信贷服务体系,解决了鲜花交易中支付、账户、信贷问题及因赊销给双方带来的资金风险等问题。

从开放金融服务生态来说,新网银行自2016年末成立以来,在客户资源和网点资源不占优的情况下,以灵活、快速打法,坚持微场景小切口深服务的形式,从三个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嵌入式的场景和供应链金融服务。

在账户服务方面,举个例子,新网银行深入一线地区,与“找钢网”的平台及商户对接。当前核心业务痛点是无统一便捷账户服务体系,大批量资金结算存在交易时差,导致平台交易效率不高,资金成本浪费。所以,新网银行定向找钢网适配资金易及账户开立的结算体系,优化了交易结算。

从信贷业务来说, 新网银行结合医疗产业的特色及自身产品能力情况,融公社医疗服务平台量身定制了好企e贷产品;通过“产业链征信+平台复核+上下游”的确认,快速为医疗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提供快速、便捷金融服务。

从金融科技方面来说,新网银行牵手银联搭建了“短时多头”共享平台,平台基于多方安全计算的原理,在无中心化情况下,可信机构可以进行秘密共享和隐匿查询。在解决数据安全问题的同时,实现了客户短时间多头审贷信息的共享,在贷前、贷中、贷后等方面有效的帮助成员机构减少欺诈及信用损失。

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何以提升?

关于如何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我谈四个方面。

第一,内修。以“数字化运营服务”为战略目标,搭建数字化服务团队。重视IT工程师、数据科学家等专业人才的搭建;敢于对新技术、新业务探索创新;由传统“坐商”形式转为“行商”,走到客户生活中,走到企业交易过程中,主动出击为客户提供服务。

第二,外炼。在信息化浪潮中,信息成为最重要的一个生产要素,金融机构应该加强与政府机构及外部信息机构合作,依法、合规对信息进行合理的获取和利用。将信息应用到账户、交易、信贷等金融环节中,简化金融服务流程,降低服务成本,同时,不断地打磨自身服务能力,提高市场竞争水平。

第三,顺势。中小银行面临很大监管压力,与其说要逆势而上,不如说顺势乘风,特别在国家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情况下,利用这个时机深化数字化服务能力。

第四,革新。我们要挑战既有模式,尝试新技术、新模式,如基于联邦学习模式进行金融机构间的信息共享,以及通过联邦学习扩大各类数据的利用形式与共享范围,以鲶鱼效应带动整体服务能力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