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应如何应对优质资产难以获取的问题?

金融时报2023-07-12 17:38229

时值半年末,银行人忙得不可开交。

“最近一个月几乎天天加班到晚上十点,打电话、拜访客户、外出‘扫楼’……可是半年贷款任务依旧没有完成。”7月4日上午,记者见到陈娟(化名)时,她显得有些沮丧。

陈娟是某大型银行北京西直门支行的个人信贷经理,她告诉《金融时报》记者:“她所在的支行科室有6个像她一样的个人信贷经理,每个人的全年贷款任务是2.4亿元,包括个人房贷、消费贷、经营贷等,按季度进行考核,6月末6个人的任务全都没有完成。”

“不仅存贷款,还有信用卡、理财、保险、个人养老金账户,各种考核任务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在股份制银行工作的莉莉(化名)也有同感。

完不成任务会怎么样?

“扣当月奖金、扣半年绩效,有的银行还有末位淘汰制。”陈娟说。“银行这两年一直在降薪,本来奖金就不高,扣完就更低了。”莉莉直言。

为了完成业绩考核,银行人使出了浑身解数——一些银行员工正在通过“网购”平台来完成指标任务。《金融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在拼多多、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上,存贷款、信用卡、个人养老金开户都成了被明码标价的商品。

银行打工人“窘迫”的工作现状,折射出银行业当前面临的盈利承压、息差收窄、优质资产难以获取、竞争加剧等多重挑战。

“银行人一直都很难”

“好客户身边围着一堆银行,大银行客户下沉,导致小微金融领域竞争激烈,银行之间不仅要拼贷款利率,还要拼服务。在优质客户面前,银行再也不是甲方了,手里有钱都贷不出去。”

“80后”的郑飞(化名),是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呼家楼支行行长。

“银行人一直都很难,现在是难上加难,以前半年末冲存款,今年还要冲贷款。我们支行信用类贷款余额增量全年任务是3500万元,半年末增量才刚过800万元,完成率仅20%出头。”郑飞摇了摇头。

北京一家商贸小微企业负责人告诉《金融时报》记者:“每逢季末、半年末、年末等时点都会有很多银行业务员打电话或者登门拜访,请求存款、开户等。但这个半年末却有所不同,请求贷款的银行特别多,利率一家比一家优惠,不过我们公司暂时没有贷款需求。”

另外一家从事视频制作小微企业的财务负责人也表示:“以前只听说银行主动上门拉存款,没听说贷款主动找来的,现在银行经常主动上门了解企业贷款需求。”

“好客户身边围着一堆银行,大银行客户下沉,导致小微金融领域竞争激烈,银行之间不仅要拼贷款利率,还要拼服务。在优质客户面前,银行再也不是甲方了,手里有钱都贷不出去。”郑飞说。

与贷款冲刺相比,半年末的存款竞争显得“温和”许多。

“今年我们支行全年存款任务是新增2.5亿元左右,到6月末,增量是两亿元,计划完成率已经超过了80%。”某股份制银行中关村支行负责人郭鹏(化名)告诉《金融时报》记者。

“据我所知,今年上半年各支行存款任务完成的都挺好,好多都完成了。”郭鹏说。

然而,与大型银行和股份制银行相比,城商行、农商行等中小银行仍然对揽储不遗余力。

魏威(化名)是一家地方城商行的客户经理。“二季度我分到了900万元存款指标,6月中旬时还有将近100万元没有完成。”为了完成存款目标,他拜托身边亲戚朋友,帮忙从他行把存款转入,并自掏腰包购买小礼物表示感谢,总算在6月底勉强完成了任务。

“银行对存款的考核有年中、年末和月日均。截至6月底前,如果成功推荐一个新客户,且新开账户月日均存款余额达到5万元以上,推荐人和新客户都可以获得100元的电话卡或消费代金券。”魏威告诉记者。

“网购”平台上完成任务?

对于在“网购”平台上购买业绩的做法,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这本身就存在合规风险,也不利于保护客户个人信息。”

莉莉最近为了每个季度200户个人养老金开户的任务,愁得团团转。

“亲朋好友都问遍了,只能想别的办法。”莉莉很无奈。上个月她听说一些“网购”平台上有商家可以承接个人养老金开户业务,代价是需要一些费用,为了完成考核任务,也为了不被通报批评,莉莉决定试一试。

“当时我找商家代做了20多户,每户是90元,总共花了2000多块钱。”莉莉说。

《金融时报》记者在某购物平台上搜索“个人养老金开户”时发现,大量商家承接个人养老金开户业务。各商家的广告语中写着“任务包完成,包成功,包售后”“行长来催不用愁,专业服务解忧愁”“真实地推,专业团队,不销户,可入金”……

记者以银行员工身份咨询了其中一个商家,商家客服人员介绍说,只需要提供一个推广二维码,他们就可以帮助完成个人养老金开户业务。每单价格从70元到120元不等,不同银行和地域价格不同。

当被问及具体操作模式时,上述客服人员表示:“我们会做线下的推广,例如在超市、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用返现、赠送小礼品等方式吸引人群,此外也会做一些线上的营销。”

记者调查发现,不只是个人养老金开户,信用卡、存款、贷款建额、数字人民币、手机银行等任务均可以在购物平台上“购买”。

对于在“网购”平台上购买业绩的做法,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表示:“这本身就存在合规风险,也不利于保护客户个人信息。《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有明确规定,银行保险机构不得允许第三方合作机构在自营网络平台以银行保险机构的名义向消费者推介或者销售产品和服务,银行应当建立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机制,有效保障消费者个人信息安全。通过‘网购’来完成指标过程中,银行人员难以有效管理客户信息,从而存在客户信息泄露风险。”

“对基层银行工作人员而言,面临业绩指标压力,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积极想办法来完成值得肯定,但需要合规。‘网购’情况出现,也提示银行业机构要科学合理制定经营发展指标,在客户营销等方面加强对基层工作人员的培训指导,增强合规意识,有效支持基层营销人员挖掘客户。”娄飞鹏认为。

银行业面临多重挑战

在银行人全力冲刺“期中大考”的背后,是银行业盈利增速放缓和净息差持续收窄等严峻挑战。

在银行人全力冲刺“期中大考”的背后,是银行业盈利增速放缓和净息差持续收窄等严峻挑战。

根据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披露的数据,一季度商业银行净利润同比仅增长1.3%,增速同比下降6.1个百分点。

“各行营业收入都面临着比较大的回撤。”今年3月,光大银行行长王志恒在该行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道出了银行业整体处境和共同面临的困难。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包括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在内,共计13家上市银行的第一季度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

从营业收入构成来分析,息差收窄是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放缓的最主要因素。数据显示,银行业2023年一季度净息差为1.74%,较2022年四季度的1.91%下降0.17个百分点,再创历史新低。

上市银行披露的数据亦显示,息差收窄已成为银行业共性问题。平安银行在业绩报告中表示,2023年一季度,该行净息差为2.63%,较去年同期下降17个基点。原因在于,该行正在重塑资产负债经营,持续让利实体经济,不断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大低风险业务和优质客群的信贷投放,净息差有所下降。

招商银行表示,今年一季度,该行净息差为2.29%,同比下降22个基点,环比下降8个基点。受2022年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次下调与市场利率中枢下移影响,存量贷款重定价及新发生业务收益率下行,导致生息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推升计息负债成本。

“目前银行净息差处于历史最低水平,并且净息差仍然面临下行压力,稳定净息差是银行面临的一项重要工作。”娄飞鹏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在娄飞鹏看来,理论上银行稳定净息差可以从资产和负债两端发力,但在经济恢复面临压力、银行需要让利实体经济的情况下,资产端提高定价并不可行,因而银行需要结合实际压降负债成本来稳定净息差。在具体措施上,除了降低存款利率外,还可以通过调整存款结构、降低长期高息存款等降低负债成本。同时,银行也可以加强对市场的研判,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市场情况从同业市场融资。

可喜的是,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占比22.4%,同比增长0.4个百分点,扭转了2022年下半年以来非息收入占比同比下降的趋势。

以邮储银行为例,今年一季度,该行实现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5.86亿元,同比增长27.50%。该行业绩报告称,主要是提前储备客户和项目,抢抓年初旺季营销的“黄金期”,代理保险、信用卡、投行和交易银行等业务收入实现较快增长。

7月3日,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2023年三季度经济金融展望报告》认为,在稳增长目标下,各类政策灵活适度,形成合力,为银行存贷款规模增长提供宏观基础并奠定行业盈利基石。同时,综合化经营稳步推进,理财、代理、托管、基金等领域非息业务发展有望持续回暖。2023 年,商业银行净利润增速有望回归6%水平,助力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需寻求结构性机会

对银行业而言,更多地还是要寻找结构性机会,注重在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或在全球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行业中发掘信贷投放机会。

业内专家认为,2023年下半年,以量补价仍是银行盈利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随着经济的持续回升和实体经济的恢复发展,银行信贷投放空间加大,贷款投放总量也将进一步提高。

日前召开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二季度例会强调,进一步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信贷合理增长、节奏平稳,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近期,人民银行重提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明确要保持信贷合理增长,预计下半年信贷投放仍会继续发力,通过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经济恢复向好。”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在采访中表示。

对于下半年信贷投放的重点,薛洪言认为,基建类贷款、产业政策相关贷款以及普惠小微贷款等依旧是重要发力方向。从经济内生融资需求看,居民消费信贷有望随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而逐步增长,居民中长期贷款更多取决于楼市复苏情况;企业融资需求受库存周期和PPI影响较大,随着主动去库的结束和PPI的触底回升,企业端融资需求有望回暖。

值得关注的是,虽然实体经济的恢复会持续助力信贷需求回暖,但对于银行来说,获得优质资产也并不容易。

“当前市场上优质资产难觅,这不仅使银行信贷经理们‘内卷’严重,也给银行息差改善增加了压力。”有专家直言。“‘资产荒’带来的资产配置压力,使新发放贷款定价下行。这是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所带来的下行,影响更大。”招商银行行长助理彭家文表示。

那么,金融机构应如何应对优质资产难以获取的问题?

“面对资产配置压力,银行需要从结构上多寻求机会。如围绕专精特新、小微企业等发展零售信贷,从而稳定银行净息差。”娄飞鹏建议。

“对银行业而言,更多地还是要寻找结构性机会,注重在仍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或在全球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行业发掘信贷投放机会。同时,随着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落地,经济恢复动力稳步增强,实体部门融资正处于从需求疲弱向需求提升转换的拐点,银行可提前储备客户和额度,把握好投放节奏,在经济恢复的趋势中寻找机会。”薛洪言认为。

记者采访结束时,陈娟正要出发,去拜访一位物流行业的小微企业主。“最近行里推出了一款新的个人信贷产品,免抵押,还能随借随还,希望可以帮到客户。”陈娟心中又燃起了希望。

文章来源:金融时报